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11-19 17:31:40
21、1912年2月,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不久他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
22、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23、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發起了一場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兩大旗幟,代表人物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李大釗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24、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思想領域發起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25、近代中國人所進行的四次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活動是:洋務運動(經濟上--學習先進技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政治上--學習西方先進制度)、新文化運動(文化上--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26、四次探索活動失敗反思:阻礙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主要因素是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
27、由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學生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6月3日,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運動的主力是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
28、五四運動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的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的運動。
29、五四運動意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精神:不妥協的愛國主義精神、追求民主科學的執著精神、承擔歷史責任的英勇精神。
30、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了黨的一大,通過黨的第一個黨綱,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